我们,从未忘记!
巍巍青山,念念清明
又是一年芳草绿,又到祭陵扫墓时
见四处草木苍翠
我们慎终追远,祭奠先烈
我们寄托敬意,安放思念在这片土地上,数以千万计的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独立、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舍身奋斗、血洒神州。具有118年历史的中国农业大学,始终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,走出让后人仰止的英雄烈士。
自1919年“五四运动”起,中国农大的爱国运动汇入民族解放事业的伟大洪流。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,共有15位农大学子为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和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。
从首都到边疆,从中原到草原,从黑土地到红壤山岗,他们的鲜血浸染在全国十多个省市县的土地上。
杨正元,1925年初,考入国立北京农业大学。1927年回家乡组建党组织,是云南省早期的共产党员,思普区党组织的创建人。1931年4月被捕杀害,时年29岁。
高程云, 1921年考入山西太原省立第一中学。1927年6月,加入中国共产党。同年秋,考入国立京师大学校农科(后改为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)。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,直接投身于武装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,不幸于1940年的百团大战中牺牲,时年35岁。
李廷槐, 1927年转入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预科,1930年转入森林学系。曾在“九一八”事变后,代表北平大学学联参加南京请愿,后加入东北抗日救国会。1932年离校返乡,参加东北抗日联军,后从事地下宣传工作。1943年被捕,1944年牺牲于哈尔滨狱中。
高万章,1933年考入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。193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,曾任北平大学农学院党支部书记。1937年毕业。1938年到西安,任晋西南区党委秘书。1940年,任托克托县工委书记。1946年8月,被捕牺牲,时年31岁。
张星图, 1933年考入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。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抗战全面爆发后,回到家乡长子县从事革命工作。1945年担任中共长子县委副书记、书记。为了全县的解放和治理战争创伤、重建家园以及巩固人民政权,不顾身体疾患,坚持带病工作,耗尽心血精力。终因积劳成疾,于1947年6月不幸逝世。
詹乐贫,1923年考入国立北京农业大学,1924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29年1月8日,詹乐贫在南县沈家沟活动时被捕,12日在汉寿县城北门河坡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,时年27岁。
唐伯赓,1922年考入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林学科。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27年4月20日在芷江领导万人提灯游行,庆祝县党部和县农协成立时,被国民党反动军警杀害并抛尸于芷江西门外潕水河中,牺牲时年仅28岁。
李启耕,1921年考入北京农业专门学校,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,1933年,他按中央指示赴河南省视察工作时,被国民党秘密杀害,时年31岁。
林孔唐,1923年考入国立北京农业大学,攻修农艺,积极参加“农业革新社”等进步组织。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,1926年“三一八”惨案中壮烈牺牲,年仅23岁。
李鑫, 1924年转入国立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学习。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26年李鑫回云南工作,成立中共云南特别支部,是中共云南党组织的创建人、早期的领导人之一。1929年5月被捕牺牲,时年32岁。
彭树范,1923考入国立北京农业大学。1926年在“三·一八”惨案中救护伤员,后遭通缉,党组织派他到黄埔军校学习。1927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。在进军海丰的战斗中壮烈牺牲,年仅21岁。
徐大昌,曾为国立北京农业大学学生,农业革新社社员。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,192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。1926年“三一八”惨案发生后,他被党组织派往黄埔军校学习。后在讨伐军阀的战斗中牺牲。
黄人祥, 1925年考入国立北京农业大学农艺系。192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29年6月因叛徒出卖被国民党当局逮捕,1930年9月在南京雨花台被杀害,时年26岁。
李次华,1923年考入北京国立农业大学。1926年,加入中国共产党,1927年在梁山县开展地下党工作。1930年8月被俘,10月4日在丰都遇害年仅29岁。
吕惠生, 1922年考入国立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科。1943年10月任皖中人民抗日自卫军司令员。1945年9月随新四军第七师北撤时在芜湖被捕,11月牺牲,时年43岁。
中国农大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,农大人将先烈们坚守信仰、热血报国的伟大精神代代传承。
在中国农大校园里有一座石碑,碑的正面镌刻着“改土治碱,造福曲周”八个烫金大字,背面则书写着12万曲周人民的深情:“旱涝盐碱自古为害”,“昔日茫茫碱滩,今朝一片绿洲,缘木思本,饮水思源,特树此碑,以志永念。”
碑文中,盛赞当年北京农业大学数十名教职员工“暑往寒来,十五个春秋,栉风沐雨,备尝艰辛。”辛德惠的名字也被镌刻在这块圣洁的汉白玉石碑上。
20世纪70年代初期,以河北曲周为代表的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盐碱、荒凉、贫困、落后。青年教师辛德惠从京城来到曲周参与改土治碱,历尽千辛万苦,终于找到了盐碱治理的中国经验,让这片世代盐碱的荒凉之地变成一片绿洲,并将这种精神和实践一直延伸到今天,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新思想,新理念,新生活。
几十年中,辛德惠一直在低产、贫困、落后的地区工作,积劳成疾,1999年5月27日,在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参加全国松材线虫病考察途中,因心脏病突发,不幸以身殉职。
人们在整理辛德惠的遗物时,发现了他坚持写了20多年的日记——“无私无畏,忘我无我,利他利国,才能真正为人民服务,为党的事业奋斗到底。这是我的全部信念和行动指南。”
铿锵有力的话语,正是辛德惠一生的追求,也是一代代中国农业大学师生的追求。
百年图强,中国农大师生“解民生之多艰,育天下之英才”,默默坚守,无私奉献。
我们不会忘记,江荣风教授情系绿水青山。他牢记习近平总书记“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”的嘱托,全身心投入到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的创建,长年不休,带病工作,呕心沥血“洱海科技大会战”。
在云南古生村的225天里,江荣风用双脚丈量了5千多块农田,走访了1500多农户,解析流域农业面源污染,破译农业绿色高值难题,打造可复制推广的高原湖泊流域农业绿色转型和乡村振兴协同发展“大理模式”。他一生学农、爱农,以拳拳赤子之心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我国的农业教育和科技事业。
江荣风经常给同事和学生们说“我们做一切事情的出发点,是要真正的让农民用起来、富起来”,他心中装满了洱海的一山一水、一人一物,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洱海保护和乡村振兴工作中,深耕于苍洱田间地头,直至生命最后一刻。
雪融春暖清明时,一花一树寄哀思
时代变迁,盛世繁华
我们,从未忘记
一代代中国农大人
对家国的热爱与期盼
我们,永远铭记
吾辈自强,笃定前行!
统筹 | 姜萍萍 王红鑫
编辑 | 郭萌杰
责编 | 武慧媛 姜萍萍 郑诗盈 勾琳萱 杨祎
支持 | “双一流”文化建设项目
设为星标
不错过中国农大的每一条动态!
往期回顾
R E C E N T L Y R E L E A S E D